策划 | V妈和她的小姐妹 排版 | THEA
审校 | 阿拉呆 主编 | 珍瑰
VIPKID亲子阅读(ID:vipkid_damikeji) | 来源
知乎看到一个热门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尊重老师这个职业?” 有一个引发了很多共鸣的回答:
“老师,医生这些职业, 可以毁掉一个人而无需得到惩罚, 也可以成就一个人而无需得到报答。”
然而,寄希望于尊重, 就能让老师们选择成就更多的人么?
在这个答案的背后,是家长们沉甸甸的期待, 这些期待的结果有些如愿以偿, 有些难免会差强人意…… 这些差强人意有“辅导作业”的无边苦海, 也有“补习班”的纠结反复。
当“起跑线”的焦虑带来了难解的矛盾, 甚至于“老湿”“叫兽”等贬义称谓甚嚣尘上时,
有多少真相, 隐藏在矛盾的浪潮之下? 又有多少感动, 被淹没在社会的喧嚣之中?
“园丁”、“育人”、“太阳下的光辉”…… 无数高尚的标签背后, 老师早已成了一种职业选择。
老师们, 也是儿女,是父母,也是鲜活的个体。 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和心声?
抱着好奇,我们采访了30位老师, 同时, 我们还把目光投向了远隔重洋的北美外教们。
他们和中国孩子、父母之间一个个动人的相处细节,也许能更好的告诉我们:
作为一个群体,老师们真实的样子; 作为一个个体,他们又是如何以职业收获反哺、 甚至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凌晨2:30分,你在做什么?
也许在加班追剧网购、 也许正起身哺乳啼哭的幼儿、 更多的人,应该在安睡…… 极少有人在这个时间下厨吧!
然而远在北美的Ginny老师, 为了让远在中国偏远山区的孩子们 知道什么是“Pancake”, 直接把“线上课堂”搬进了厨房, 现场直播松饼的制作过程。
孩子们一下子就知道了, 什么是“Pancake”!
她说,这样亲力亲为的课程, 令自己的一整天都意义非凡。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切身感受英语, 你认为北美外教们会做些什么呢?
她们有的绘制了 中国长城和舞龙舞狮做背景墙: 有的亲自手绘了 整整一面墙的 水果、人物、动物、字母: 还有的 竟然搜集了各种上课要用到的 玩具和模型: 所有这些都只是为了 让孩子对一门陌生的语言, 产生兴趣。
看看Sheena老师 她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给1474个孩子上了4666节课! 但我们问她到底准备过多少“教具”呢? 她想了想: “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也不知道有多少, 哈哈……”
准备这些教具无疑是繁重而辛苦的, 但你看她多开心!
Garry是一名两年教龄的好外教
对于自己教过的700多名学生, 他都记忆深刻,如数家珍:
调皮但体贴的Lucky, 爱旅游的Dorsa, 下课前一定要和他说一句: “I love you”的William, 爱打篮球, 同时也非常有绘画天赋的Mike……
Mike送给Garry的手绘画作和手写福
Garry的课堂生动而趣味十足, 因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 一名演员。
作为最早一批教中国孩子的老师, 当Alyssa K战胜癌症, 重返自己心爱的“教室”时非常担心:
“我很害怕之前的学生不会再约我的课了。”
但在APP的“评价”中, 我们看到家长们一字一句地写着:
“看到你能回来上课,我们好开心!”
是的,大多数学生依然续订了她的课。
Alyssa说她的眼睛湿润了, 而我们的心,也融化了……
所以,全心爱着孩子, 更被孩子全心爱着,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
我们注意到一个淘气活泼的大男孩, 英文名叫Evan, 他在和喜欢的Brian老师上课时,
在课堂展示环节, 竟然突然放出了老师的照片!
然后一条条讲述着 他所知道的关于Brian老师的一切:
“他是我的VIPKID外教老师, 他30岁了, 他喜欢乐高!” ……
做了三年多老师的Brian, 突然不知所措, 等反应过来之后,掩面红了眼眶, 语无伦次不知该说些什么, 只是不停的给孩子点赞……
还有喜欢装扮成公主、 与学生互动的Nathalie老师, 教过1千多个学生、 性格活泼有趣的她跟我们讲, 她得到的最棒的评价是:
“家长很惊讶的告诉我, 他从未想过说学英语可以如此有趣!”
你看, 当我们“爱出者爱返”的同时, 收获了已经不仅仅是爱了呀!
而当外教们深深的和中国孩子们链接在一起时, 其实也影响着大洋彼岸的两个家庭。
Rizza老师的女儿Camillia 很喜欢妈妈做这份工作, 她问妈妈:
“什么是你最棒的时刻呀?”
Rizza笑着对她说: “是看着我的学生们 微笑着、快乐着、不停的学习和进步着~~”
Elizabeth老师是一位美丽的姑娘。 在她四年半的教学生涯中, 为超过3000名学生上了9000多堂英语课。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 变得迷人而丰盛:
“每个星期, 都有孩子邀请我到他们家‘做客’, 我看到他们的家人、 他们的宠物、 他们喜爱的玩具…… 我看到了那些我从未想过的生活和世界!”
天啊,这该有多奇妙!
有人说, 因为人们的生命只能活一次, 所以创造了电影; 而在这里, 因为这些学生, 才让老师的生命活成了电影。
我们还收到了一个特别的故事:
热爱旅行和教书的加拿大老师Rob, 在海外任教多年,
为了与家人团聚, 决定回到加拿大。
**他终于可以陪伴家人了, 他还给奶奶做了计划很久的专属走道。 **
可不再做老师, 他总觉得人生似乎少了些什么……
而当成为一名在线外教,又让他找回了久违的热爱!
中国孩子们带给他的欢笑, 让他感觉, 就像仍然在进行着自己深爱的旅行一样。
他说:“这一切,我无比感激。” 生活在挪威的Beatice老师, 是一个有着纯净笑容和独立思想的 美籍华人女孩。 她告诉过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位爸爸, 在孩子上课时总是过多的参与和纠正。
“那你怎么做呢?直接告诉家长吗?”
“哈哈,不是,我觉得不应该批评家长, 那毕竟是他的孩子啊! 我们应当尊重家长的苦心。
我会利用每一次写课后评语的机会, 充分肯定孩子具有“independent”的学习能力, 告诉家长,孩子可以独立完成课程。
后来,这位爸爸渐渐意识到了什么, 他慢慢就不参与那么多了。”
你看,家长也是需要鼓励的呦!
爱和尊重,就好比和煦的阳光。 它让人卸下枷锁, 更有勇气做自己。 读完他们的故事, 我们的心似乎离老师更近了…… 后记
我们一向讲究尊师重道: 尊的是学识,尊的是传道、授业、解惑。 民国时期,为了顺应西化潮流,也为了教育发展, “先生”被改为“老师”。
这种传道授业解惑,自然而然地被具化成了 一个以教书育人为日常的职业, 我们所尊重的,也从传道授业解惑 转变成了一种望子成龙的愿景。
这种愿景支撑着孩子们的成长, 也支撑着教育的发展。
而这种尊重其实源于信任, 这份信任才是教育存在和进步的根基。
所以,“我们还需要尊重老师么?”
当我们讨论着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在讨论:
我们还需要信任老师么? 我们还需要传道授业者么? 我们还需要教育么?
正因为我们需要,社会环境需要, 所以才会需要尊重老师。
所以,谈尊重老师, 归根结底是我们需要。 而不是老师需要被尊重。 这,是一个事实。
事实之外还有着现实: 十年前,学生如果在网吧被老师逮个正着, 不免担惊受怕,乖乖跟着回去。
而现在,被逮到大概会说上一句: “老师,等我打完这局!”
诙谐的故事仿佛映照着现实: “尊重”已经与老师愈行愈远…… 在社会这个显微镜下, 这种愈行愈远很难说能和谁毫不相干。
一场看似轻松的谈论:“该给老师送点什么呢?” 仿佛不送点什么,老师就会对学生漠不关心;
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现在的老师,一点儿师德都没有!”仿佛你仅从几条新闻里就找到了老师们的共性……
鲁迅先生曾振聋发聩的诘问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
我们希望能用鲁迅先生的诘问, 来给老师这个群体交一份答卷。
假如细细看过文中的采访,也许你与我会有同感?
国外有句谚语: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共同努力。
这次采访让我们更深刻的看到:
尊重老师,也需要一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和理性的种子, 只有乘着“爱和尊重”的翅膀, 才能撒播到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