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当我们谈“浸入式”教学时,我们谈些什么(三)

有资有料    2018-12-23 14:46:16

当我们谈“浸入式”教学时,我们谈些什么(三)

Hi,亲爱的家长们,这是我们谈“浸入式”教学的最后一期啦!


在上期文章的末尾,我们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这种在世界范围内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何当初没能在我国进行大范围的试点和推广?


中国和加拿大联合项目取得成功之后的许多年,“浸入式”教学始终是不温不火,直到近几年才又逐渐被提及。是什么制约了“浸入式”教学早期的发展?又是什么给它带来一线生机?它的未来在何处?



让我们将目光放远,进入最后一期——“浸入式”教学,敢问路在何方


一、“浸入式”教学开展的条件


根据迟延萍和赵微2004年的研究,“浸入式”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有六:



1. 要把英语和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让英语回归其语言工具本身;


2. 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然习得英语,避免有意识地“教”英语


3. 要先让学生多听,再让学生说,最后才是读写;


4. 整个教学过程,只用英语教学,不能用母语;


5. 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


6. 教师要不断地使用英语,并经常变换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高浓度”的英语环境。


只有六个条件,看上去似乎并不麻烦。这种想法要不得啊。


英语和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不仅仅只是做一些翻译的工作,它还需要英语教师具备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而这也只不过是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呢。


二、我国“浸入式”教学的困境


1. 师资


“在7年多的实验里,我们深深体会到: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浸入式理论是指南;英语浸入式课程和教材是媒介;实验教师是关键。”(赵琳,2004. p22)


“浸入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可以说是相当之高。


教师英语要专业,尤其口语要极强,同时要具备其他学科的教学知识和素养,还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得不能太刻意。相比之下,情景教学、设计活动都算不上什么难题了。


“浸入式”英语教师的能力要求之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当初,我国的英语教师接受的主要还是重视语法的英语教育和训练,较大部分的口语水平还不足以满足“浸入式”教学的要求。此外,过往的浸入式教师往往由于缺乏其他科目的专业知识,很难开展综合课程教学(迟延萍,赵微,2004)。


所以,师资问题,在当时是我国开展“浸入式”教学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2. 教材


“浸入式”教学的特殊性,使得我国在当时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国外的相关教材与参考资料也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选择和加工。同时,为满足英语作为授课工具的需求,新教材还要结合我国的学科体系进行开发(迟延萍,赵微,2004)。此外,教材还需要依据后续的研究分析结果来进行不断的修正,以符合我国儿童的认知发展。


研发教材,非一日之功。


3. 教学评估


西安实验的时候使用的评估手段,对于“浸入式”教学来说过于简单;而国外的评估体系对我国学生来说又太难(迟延萍,赵微,2004)


没有适当的教学评估方法,就谈不上科学指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而一套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上面的。而以往仅仅几个、几十个实验学校显然是无法在短期内提供足够的实验数据的。


评估体系的建立,走上了一条熬年头的漫漫长路。


至此,有资有料君只能说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三、“浸入式”教学的机遇


面对重重困境,“浸入式”教学的推广原本注定需要一段长时间的尝试和积累。


但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这一进程



之前,我们需要自己培养合格的教师。现在,我们可以在国外请母语是英语的教师,通过互联网直接教我们的孩子。全英文授课、大量口语输出、不刻意教英语,对母语就是英语的国外教师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


之前,我们需要花大把时间和人力来研发教材与评估体系。现在,借助越发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我们可以轻松处理海量数据和基础工作,节约大量时间,这会大大推进研发的进度。


根据教育部今年4月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国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互联网注定要深深影响我们孩子未来的学习形式。


互联网,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浸入式”教学成为现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可见的未来,孩子们能够通过在线教育享受越来越完善的“浸入式”教学。他们能够学会英语,甚至其他各种语言,然后自由地行走在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


那么,关于“浸入式”教学的漫谈,到这里就结束了。


完结撒花!

展开更多